查看原文
其他

股海沉浮书香有径

Havid 哈读
2024-09-21


最近买的股


我自己基本上不喝白酒,但是作为洋河股份的纳米级小股东,还是认真的看了一些资料的,研究白酒是怎么生产的,各种香型酒窖的区别和局限,当别人谈论所谓"酱香的局限在空间,浓香的局限在时间"时,现在也能不懂装懂的插上几句话了。


备注: 酱香酒主要的代表是茅台,说是只能在茅台镇/赤水河生产,所以说局限在空间,浓香酒主要代表是五粮液/泸州老窖1573/洋河,高端酒说是只能在百年以上酒窖中产出,所以说局限在时间,这里用了"说是",是严谨的说法,我认为在一定的品质之上,口感的好坏其实是个人主观的感受,以上经验来自多年的咖啡习惯,但是高端跟稀缺性联系在一起是合理的营销方式吧


其中唐朝写的这两篇文章,知识点很密集,即使是不买白酒股的人,也能增加不少酒桌上的谈资,推荐一看
在基本确定看明白了白酒行业的逻辑之后,基于自己不高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偏好,这个月于1626的价格新入了贵州茅台。
事实上,即使考虑上茅台明年涨价的预期,目前的股票价格也算不上便宜,以现在的视角,很难看清楚全貌,因为过去五年一直是高端白酒行业的景气年份,如果放远视角,可以看到茅台也有过8.8PE的"至暗时刻"


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呢?

《回顾对洋河的投资》 - 唐朝


2013至2014年的白酒业寒冬里,除茅台以外的大部分白酒企业,都出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巨额下滑,不得不降价求生存——最惨是泸州老窖,净利润从2013年的34.4亿,暴跌为2014年的8.8亿,比2019年的分众还惨。


2014年5月,曾经高高在上的五粮液,将出厂价从729元直降至609元,零售指导价从1109元降至729元。 泸州老窖更狠,将1573的零售指导价从1589元一次性降到779元(更惨的是,当时的市场真实成交价甚至远低于这个降过价后的指导价)。
这是实实在在的行业大衰退,站在当时,很难看清白酒行业是否到顶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喝白酒"的论调由来也久,但是也有人能看到"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酒文化"不会就此改变,白酒这种产品长期的需求仍然存在,况且白酒龙头企业有极优的商业模式:
  • 无有息负债,全是先款后货,经营现金流好
  • 毛利率极高,70%-90%几
  • 产品无保质期限,存货不折旧,实际上还升值
  • 品牌需要历史文化积淀,新品牌建立困难,挑战者少


想想看,在书法领域,行书前三的作品最晚的也距今快一千年,难道在后面的一千年没有人写出更好的作品吗? 显然是历史的加持而非技术之功,白酒也是类似,在一定的品质之上,白酒喝的肯定不是口感,至于喝的是什么,因人而异。(考虑到我不喝白酒,谨慎地看)


站在当时的视角,不管你选择相信什么,其实都能找到大量佐证自己判断的信息,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你的倾向呢?


读过的书,见过的人,走过的路,都是这些判断的根基,生活经历对我们观念形成的影响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大,如果自己钟爱白酒,对于白酒股更偏爱似乎是人之常情。我们常说所谓投资是长期的事情,你只要观念正确,看闲书都有帮助。我遇到过一些人,天然的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和"大叙事",动不动就"XX在下一盘大棋",这是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在逻辑的层面很难进行纠正的。比如国家规范互联网行业,有的人就认为"国家要拿XX开刀"了,像是要"均贫富"了一样,像这样子的问题,有的都只是观点,也很难在逻辑层面进行论证,那么你更容易相信什么呢?


我更相信下面这段话: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 兰小欢


我出生于1980年,长在内蒙古的边陲小镇,在北京、大连、上海、深圳、武汉都长期待过,除了在美国读书和生活的六七年,没离开过这片滚滚红尘。虽然见过的问题和麻烦可以再写几本书,但经历和见闻让我对中国悲观不起来。我可以用很多理论来分析和阐述这种乐观,但从根本上讲,我的乐观并不需要这些头头是道的逻辑支撑,它就是一种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这种信念不是源于学术训练,而是源于司马迁、杜甫、苏轼,源于“一条大河波浪宽”,源于对中国人勤奋实干的钦佩。它影响了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我接受这种局限性,没有改变的打算。

没人知道未来会怎样。哪怕只是五六十年,也是一个远超认知的时间跨度,信念因此重要。1912年,溥仪退位,旧制度天崩地裂,新时代风起云涌,直到改革开放,仿佛已经历了几个世纪,但实际不过66年。

认知决定行动,买入腾讯,均被埋,哈哈哈哈


最近读的书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 兰小欢

 

《蒋勋说宋词》 - 蒋勋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 祝勇


前面两本强烈推荐,后一本可不看,不过该作者担任总撰稿人的央视纪录片《苏东坡》强烈推荐,也可以给小朋友看。

读苏轼的传记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学生时代不怎么了解人物、时代的背景,人生阅历也不够,当时读苏词其实没有太多的感受,只记住了一些漂亮的句子,对宋朝的认识也停留在"国力很弱,文化科技不错"那种泛泛的认知。

很多人应该也是类似,只是很可能过了就错过了那个阶段,再没有机会重新捡起来,略可惜。这跟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有一部分关系,不怎么介绍背景。像大学/高中学习微积分,很多人觉得畏惧,一上来就教怎么计算,怎么推导公式,如果能从微积分的历程讲起,效果肯定会大为不同。

中年男人读苏词,别有一番风味,你能读到苏轼四十三岁之后面对人生困境的自嘲和宋朝那一代人的从容。

《蒋勋说宋词》 


我常常觉得在生命的经验里面,能够自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其实大部分烦恼都是由于没有办法自嘲和调侃自己而僵在那个地方。能够哈哈一笑的时候,就会发现生命中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哈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